公司新聞
醫療廢品冷庫常識
時間:2020-12-11 16:07:35 來源: 瀏覽量:次
醫療廢品是指醫院所需要丟棄、不能再利用的廢品,包括生物性的和非生物性的,也包括生活垃圾。醫療廢品是指在病人進行診斷、治療、護理等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其中可能含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和有害化學物質,甚至會有放射性和損傷性物質,因此醫療廢品是引起疾病傳播或相關公共衛生問題的重要危險性因素。
醫療廢品共分五類: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醫院廢物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
感染性廢物是指攜帶病原微生物具有引發感染性疾病傳播危險的醫療廢物,包括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傳染病病人產生的垃圾等醫療廢物塑料制品;
病理性廢物是指在診療過程中產生的人體廢棄物和醫學試驗動物尸體,包括手術中產生的廢棄人體組織、病理切片后廢棄的人體組織、病理臘塊等;
損傷性廢物是指能夠刺傷或割傷人體的廢棄的醫用銳器,包括醫用針、解剖刀、手術刀、玻璃試管等;
藥物性廢物是指過期、淘汰、變質或被污染的廢棄藥品,包括廢棄的一般性藥品,,廢棄的細胞毒性藥物和遺傳毒性藥物等;
化學性廢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易爆性的廢棄化學物品,如廢棄的化學試劑、化學消毒劑、汞血壓計、汞溫度計等。
醫療廢品儲藏從接收、庫內儲藏、運輸、消毒等方面入手,下面蘇世冷氣為大家具體說明。
一、醫療廢品垃圾入冷庫前的接收處理:
醫院等醫療城所產生的醫療廢棄物垃圾在放入冷庫前所要做的接收處理如下:
1.開設專門的醫療廢棄物卸料場,場地大小根據所處處理的醫療廢棄物數量決定。
2.卸料場地應滿足醫療廢物運輸車順暢作業的要求。
3.醫療廢物卸料場地須符合《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的有關要求。
4.醫療廢物貯存禁止采用坑式垃圾池。并對場地采取防滲漏、防鼠、防鳥、防蚊蠅、防蟑螂、防盜等措施。
1.冷庫設備檢修:
貯藏前需要試運行制冷設備,通過運行檢查和修理設備,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2.冷庫的清潔與消毒
儲藏前將冷庫內部清潔干凈,并消毒滅菌處理。
3.冷庫提前降溫
入庫前3~5天開機降溫,溫度控制在醫療廢物垃圾冷庫需求溫度。
4.冷庫溫度管理
醫療廢物垃圾冷庫按冷藏設計溫度分為高溫、中溫、低溫和超低溫四大類冷庫:
高溫冷庫的冷藏設計溫度在-2℃至+8℃;中溫冷庫的冷藏設計溫度在-10℃至-23℃;低溫度,溫度一般在-23℃至30℃;超低速凍庫溫度一般為-30℃至-80℃。
低溫能延緩其腐爛速度。減少垃圾腐爛產生的二氧化硫,有害細菌、微生物等在空氣、水流等生態環節的惡性循環。在高溫庫儲藏時溫度不能過高,過高易造成有害細菌、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加快。
5.冷庫濕度管理
醫療廢物垃圾置建議設置低一些,相對濕度過大會給垃圾提供自然的生長環境,低濕度環境可以抑制病菌的生長繁殖。在庫內前、中、后三處放置濕度計。濕度計要放在不受冷凝水影響和氣流振動的地方,測量濕度的儀器精確度要求在±5%。
6.冷庫貯藏時間
醫療廢物焚燒廠接收的醫療廢物應盡可能當天焚燒處理。若處置廠對醫療廢物進行貯存:貯存溫度≥5℃時,貯存不得超過24小時;在5℃以下冷藏,不得超過72小時。
7.其他管理事項
儲藏期間應定期抽樣檢查,檢查醫療廢物垃圾病菌含量是否超標、如果病菌含量超標及時轉移至焚燒廠處理。
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庫、貯存冷庫等設施的設計、運行、安全防護等須符合《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的有關要求。
貯存冷庫可與暫時貯存庫合并建設,貯存冷庫未啟動制冷設備時,可用作暫時貯存庫。
貯存設施應合理組織氣流分布,盡量使操作人員處于潔凈空氣區。
貯存設施地面和1.0m高的墻裙須進行防滲處理,地面應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易于清潔和消毒,產生的廢水應采用暗溝、管直接排入污水收集消毒處理設施;貯存設施采用全封閉、微負壓設計,貯存設施內換出的空氣宜進入醫療廢物焚燒爐內焚燒處理,并應設置事故排風扇。
貯存設施屬感染區,應有隔離設施、報警裝置和防風、防曬、防雨設施,按照《環境保護圖形標識-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GB15562.2-1995)的有關規定設置警示標志。
醫療廢物搬運應使用專用工具,盡可能采取機械作業,減少人工對其直接操作;如果采用人工搬運,應避免廢物容器直接接觸身體。

上海蘇世冷氣是一家集專業設計、制造、維修、保養為一體的綜合性制冷設備工程有限公司,本公司設計制造的保鮮冷藏庫適用于貯藏果蔬、蛋類、禽類、冷凍肉、凍水產、凍海鮮、醫藥冷藏、冷鏈倉儲等各個行業。
醫療廢品共分五類: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醫院廢物被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
感染性廢物是指攜帶病原微生物具有引發感染性疾病傳播危險的醫療廢物,包括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傳染病病人產生的垃圾等醫療廢物塑料制品;
病理性廢物是指在診療過程中產生的人體廢棄物和醫學試驗動物尸體,包括手術中產生的廢棄人體組織、病理切片后廢棄的人體組織、病理臘塊等;
損傷性廢物是指能夠刺傷或割傷人體的廢棄的醫用銳器,包括醫用針、解剖刀、手術刀、玻璃試管等;
藥物性廢物是指過期、淘汰、變質或被污染的廢棄藥品,包括廢棄的一般性藥品,,廢棄的細胞毒性藥物和遺傳毒性藥物等;
化學性廢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易爆性的廢棄化學物品,如廢棄的化學試劑、化學消毒劑、汞血壓計、汞溫度計等。
醫療廢品儲藏從接收、庫內儲藏、運輸、消毒等方面入手,下面蘇世冷氣為大家具體說明。
一、醫療廢品垃圾入冷庫前的接收處理:
醫院等醫療城所產生的醫療廢棄物垃圾在放入冷庫前所要做的接收處理如下:
1.開設專門的醫療廢棄物卸料場,場地大小根據所處處理的醫療廢棄物數量決定。
2.卸料場地應滿足醫療廢物運輸車順暢作業的要求。
3.醫療廢物卸料場地須符合《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的有關要求。
4.醫療廢物貯存禁止采用坑式垃圾池。并對場地采取防滲漏、防鼠、防鳥、防蚊蠅、防蟑螂、防盜等措施。
醫療廢物卸料場應設置隔離設施、報警裝置和防風、防曬、防雨設施,按照《環境保護圖形標識-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GB15562.2-1995)的有關規定設置警示標志。
1.冷庫設備檢修:
貯藏前需要試運行制冷設備,通過運行檢查和修理設備,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
2.冷庫的清潔與消毒
儲藏前將冷庫內部清潔干凈,并消毒滅菌處理。
3.冷庫提前降溫
入庫前3~5天開機降溫,溫度控制在醫療廢物垃圾冷庫需求溫度。
4.冷庫溫度管理
醫療廢物垃圾冷庫按冷藏設計溫度分為高溫、中溫、低溫和超低溫四大類冷庫:
高溫冷庫的冷藏設計溫度在-2℃至+8℃;中溫冷庫的冷藏設計溫度在-10℃至-23℃;低溫度,溫度一般在-23℃至30℃;超低速凍庫溫度一般為-30℃至-80℃。
低溫能延緩其腐爛速度。減少垃圾腐爛產生的二氧化硫,有害細菌、微生物等在空氣、水流等生態環節的惡性循環。在高溫庫儲藏時溫度不能過高,過高易造成有害細菌、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加快。
5.冷庫濕度管理
醫療廢物垃圾置建議設置低一些,相對濕度過大會給垃圾提供自然的生長環境,低濕度環境可以抑制病菌的生長繁殖。在庫內前、中、后三處放置濕度計。濕度計要放在不受冷凝水影響和氣流振動的地方,測量濕度的儀器精確度要求在±5%。
6.冷庫貯藏時間
醫療廢物焚燒廠接收的醫療廢物應盡可能當天焚燒處理。若處置廠對醫療廢物進行貯存:貯存溫度≥5℃時,貯存不得超過24小時;在5℃以下冷藏,不得超過72小時。
7.其他管理事項
儲藏期間應定期抽樣檢查,檢查醫療廢物垃圾病菌含量是否超標、如果病菌含量超標及時轉移至焚燒廠處理。
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庫、貯存冷庫等設施的設計、運行、安全防護等須符合《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的有關要求。
貯存冷庫可與暫時貯存庫合并建設,貯存冷庫未啟動制冷設備時,可用作暫時貯存庫。
貯存設施應合理組織氣流分布,盡量使操作人員處于潔凈空氣區。
貯存設施地面和1.0m高的墻裙須進行防滲處理,地面應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易于清潔和消毒,產生的廢水應采用暗溝、管直接排入污水收集消毒處理設施;貯存設施采用全封閉、微負壓設計,貯存設施內換出的空氣宜進入醫療廢物焚燒爐內焚燒處理,并應設置事故排風扇。
貯存設施屬感染區,應有隔離設施、報警裝置和防風、防曬、防雨設施,按照《環境保護圖形標識-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GB15562.2-1995)的有關規定設置警示標志。
醫療廢物搬運應使用專用工具,盡可能采取機械作業,減少人工對其直接操作;如果采用人工搬運,應避免廢物容器直接接觸身體。

上海蘇世冷氣是一家集專業設計、制造、維修、保養為一體的綜合性制冷設備工程有限公司,本公司設計制造的保鮮冷藏庫適用于貯藏果蔬、蛋類、禽類、冷凍肉、凍水產、凍海鮮、醫藥冷藏、冷鏈倉儲等各個行業。
- 上一篇 -70度超低溫疫苗冷庫
- 下一篇 大型冷庫案例_冷庫工程建造專家